BIOS 啟動 CD-ROM 或 DVD-ROM 後,立即出現 Isolinux 啟動程 式選單。此時,尚未載入 Linux 核心;此選單讓您選擇載入的核心以及轉換至此程序所需的參數。
以標準安裝來說,祗需選擇 “安裝” 或 “圖形安裝” (箭頭),再按 Enter 鍵開啟安裝過程。若 DVD-ROM 是 “多架構” 碟,且機器採用 Intel 或 AMD 64 位元處理器,選單出現 “安裝 64 位元” 與 “圖形安裝 64 位元” 字樣啟動 64 位元選項 (amd64) 而不是預設的 32 位元選項 (i386)。實務上,總是選擇 64 位元版:較新的處理器總是 64 位元的且使用新電腦常有的較大容量 RAM。
每個選單條目隱藏一個特定的啟動指令列,在驗證和啟動前,可用TAB 鍵組態它。“說明” 選單款目顯示舊的命令列介面,可用 F1 至 F10 鍵顯示不同的說明畫面。祗在極為特殊的情況下才會用到此選單。
“專業” 模式 (從 “進階選項” 的選單進入) 詳列安裝過程的選項,以及設定依序自動安裝。小心應對,此繁瑣模式的多種組態極容易混淆。
啟動後,安裝程式一步步地引導整個程序。本節詳細介紹每個步驟。細列多架構 DVD-ROM (精準來說,就是 Jessie beta4 版的安裝器) 的安裝程序;netinst i安裝,以及最新版的安裝器,有點不同。我們也列出圖形安裝模式,但與 “經典” (文字模式) 安裝的不同祗是顯示畫面而已。
安裝程式以英語開始,但第一步就允許用戶選取使用的語系。比如選取中文(繁體),會提供完全中文的安裝介面 (同時把系統組態成中文(繁體))。這個選項也被用來定義在後續階段 (特別是鍵盤的佈局) 相關的預設選取。
第二步是選擇國家。和語系關連,根據此資訊啟用最適合的鍵盤。也影響時區的組態。在美國,建議使用標準的 QWERTY 鍵盤,以及恰當的時區。
建議的 “美國標準” 鍵盤對應於常見的 QWERTY 布局。
竹竹安裝程式偵測硬體,並嚐試辨識使用的 CD-ROM 磁碟機,以備讀取其內容。下載對應的硬體套件的驅動模組,“掛載” CD-ROM 以便讀取其內容。前幾項步驟包括在 CD 的啟動映像裡,BIOS 從 CD 啟動的時候加載進了記憶體的一個受限大小的檔案。
安裝器可以處理大部分的硬碟,特別是標準的 ATAPI 週邊裝置 (有時也叫做 IDE 和 EIDE)。然而,如果探測不到 CD-ROM,安裝器會提供相關 CD-ROM 磁碟機的核心模組選項 (比如從USB 隨身碟啟動)。
有了 CD 後,安裝器載入所有必要的檔案以備使用。包括其他硬體所需的驅動程式 (尤其是網 卡),以及其他。
此步驟試圖辨識網上並載入對應的模組。若偵測失敗,可以手動載入指定的模組。若都不能用,則可從移動裝置載入指定的模組。祗有標準 Linux 核心未納入適當驅動程式時,才用此最後一招,從製造者網站取得的模組。
此步驟必須成功才能安裝 netinst,因為需從網路下載e Debian 套件。
為了儘量自動化,安裝器試圖以 DHCP (IPV4) 與 IPV6 網路發現自動組態網路。若不成功,還有其他選擇:正常的 DHCP 組態、宣告機器名稱以 DHCP 組態、或設定固定網路組態。
最後的選項需要一個 IP 位址、子網路遮罩、閘道用 IP 位址、機器名稱、與網域名稱。
超級使用者帳號係保留給機器的管理者,安裝時自動產生;所以需要密碼。安裝器要求確認密碼避免無法彌補的困難。
Debian 也規定了新增標準使用者帳號的原則,避免管理員以根使用者的權限工作。預防的原則是讓每個工作都在最低權限下運作,從而限制由人為錯誤造成的損害。這就是安裝器詢問新增第一個使用者的名稱、使用者名稱、及其密碼 (兩次,以避免錯誤)。
可以上網時,系統內部時鐘將從 NTP 伺服器更新 (以拍攝方式) 其時間。在第一次開機的時候更正記錄裡的時間印記。一段時間後,初始安裝後需設定 NTP daemon (見
節 8.9.2, “時間同步”)。
此步驟自動偵測安裝 Debian 的硬式磁碟機。下個步驟是:分區。
分割是新手的盲點。分割是把磁碟設定成多個區塊 (或 “分區”) 儲存 Linux 檔案系統與虛擬記憶體 (交換)。想要與已存在的其他作業系統併存更是複雜。本質上,需確定不改變區分表 (或不變更就不會造成損害)。
幸運地,分割軟體有個 “導引” 模式可用 — 大部份情況下,祗需驗證軟體的建議。
分割工具的第一個畫面是選擇分割整個磁碟。祗安裝 Linux 的 (新) 電腦,此選擇是最簡單的,就是它 “引導 - 使用整顆磁碟”。若有兩個磁碟分別給兩個作業系統使用,也可以選擇它。下個畫面將是選定安裝 Linux 的磁碟 (如, “SCSI1 (0,0,0) (sda) - 12.9 GB ATA VBOX HARDDISK”)。然後開始分割。
引導分區也可設定 LVM 邏輯捲軸管理而不是分區 (見下方)。其他的操作都相同,就不再一一說明選項 “引導 - 使用整顆磁碟並設定 LVM” (編碼或無)。
在其他情況下,當 Linux 必須與其他作業系統併存時,必須選擇人工分割作業。
引導分割工具提供三種分割的方法,適用於不同的用途。
第一個方法為 “所有檔案在同一個分區”。把整個 Linux 系統樹儲在一個檔案系統,放在根 /
資料夾內。這個簡單強大的分割方式適用在個人或單一使用者系統。事實上,產生兩個分區:第一個儲存整個系統,第二個是虛擬記憶體 (交換)。
第二個方法,“獨立 /home/
分區”,很類似,但把檔案階層分為兩個:一個分區包括 Linux 系統 (/
),第二個包括 “家資料夾” (就是使用者資料,在 /home/
內的檔案與子資料夾)。
最後一個分割的方法,稱為 “獨立 /home
、/var
、與 /tmp
分區”,適用於伺服器與多使用者系統。把檔案分為多個分區:在根 (/
) 與使用者帳號 (/home/
) 分區外,還有分區供伺服器軟體資料 (/var/
), and temporary files (/tmp/
) 使用。這種做法的優點很多。使用者無法消耗所有的磁碟空間以鎖定伺服器 (祗能填滿 /tmp/
與 /home/
)。守護資料 (尤其是記錄) 不會阻塞系統的其他部份。
選定分區的方式後,軟體開始計算所需的空間,並顯示在螢幕上;使用者可以按著自己的需要調整它。如果不滿意預設的檔案系統 (ext4) 可以在這裡選擇其他的檔案系統。大部份情況下,建議的分區是合理的且可被接受,接著就按 “結束分割並寫入磁碟”。
手動分割的彈性更大,使用者自行決定各分區的功用及大小。而且,使用軟體 RAID 時更不可避免地採用此模式。
第一個畫面顯示可用的磁碟、其分區、與還未分割的可自由使用的空間。可自行選擇;按 Enter 鍵則出現可能的選項清單。
您可選擇清除所有分區。
選擇分區時,可以指定其為:
4.2.13.3. 組態多磁碟設備 (軟體式 RAID)
某些 RAID 類型允許在磁碟重複儲存資料,以防止磁碟故障時遺失資料。RAID 1 把磁碟資料單純地複製 (鏡射) 到另一個磁碟,RAID 5 則把重複的資料分散在多個磁碟,因此可以完整地重建故障的磁碟。
僅在此描述最簡單的 RAID 1。第一步是在不同的磁碟建立兩個大小相同的分區,並指定為 “RAID 實體卷”。
必須在分區工具中選擇 “組態軟體式 RAID” 把兩個分區合為一個虛擬磁碟並在組態畫面選擇 “新增 MD 設備”。接著回答若干與此新設備有關的問題。第一個問題有關 RAID 的層次,現在選用 “RAID1”。第二個問題是使用的設備數量 — 本例是 2,需要被納入 MD 設備的分區數。第三個問題是備用設備數 — 0;目前沒有計畫加入其他磁碟取代可能出包的磁碟。最後一個問題是選擇 RAID 設備的分區 — 供此用途的是 2 (確認祗選擇標示為 “raid” 的分區)。
回到主選單,出現新增的虛擬 “RAID” 磁碟。此磁碟祗有一個不能刪除的分區,但可選擇其用途 (如同其他的分區)。
4.2.13.4. 組態邏輯捲軸管理器 (LVM)
LVM 允許您從新增合併多個磁碟的 “虛擬” 分區。其優點有二:分區的容量不受個別磁碟的限制,以及任何時間均可重組現有的分區,通常在運行一段時間後才有此需要。
LVM 使用特別的術語:虛擬分區是 “邏輯捲”,它是 “捲群組” 的一部份,或與多個 “實體捲” 相關。這些術語事實上對應於 “真實的” 分區 (或軟體 RAID 設備)。
此技術工作的方式很單純:每個實體或邏輯捲分為相同容量的塊,對應至 LVM。新增磁碟就是新增實體捲,新塊關連至任意的捲群組。可以擴充捲群組內的分區以得到更多空間。
分割工具以幾個步驟組態 LVM。首先在現有磁碟新增分區 “LVM 實體捲” 分區。選擇 “組態邏輯捲管理 (LVM)” 以啟動 LVM,就能關聯至現有的實體捲。最後,在此捲群組內新增邏輯捲。自動分割系統可以自動執行這些工作。
在分割選單內,每個實體捲顯示為一個不能刪除的分區磁碟,但可任意使用。
為了保障資料的保密,電腦或磁碟遺失或失竊時,必須對部份分區加密。此功能係對檔案系統加密,以 LVM 為例,Linux (及特定的 dm-crypt 驅動程式) 採用 Device Mapper 新增虛擬分區 (保護其內容),係在分區之下以加密形式儲存資料 (感謝 LUKS,即 Linux Unified Key Setup 的縮寫,它是一種標準格式,以加密方式儲存資料及加密演算法的元資訊標準格式)。
新增加密分區時,必須先指定可用的分區。就是指定一個分區,做為 “加密的實體捲”。分割有實體捲的磁碟後,選擇 “組態加密捲”。軟體將以隨機的資料起始實體捲 (讓旁人難以取得實際的資料),並要求鍵入 “加密句子”,做為每次開機進入加密分區的鑰匙。完成此步驟後,回到分割工具選單,出現標記為 “加密捲” 的新分區,就可以像其他分區一樣組態它。大部份情況下,此分區用於 LVM 實體捲以相同的鑰匙保護其他的分區 (LVM 邏輯捲),包括交換區 (見專欄
安全 加密交換分區)。
此步驟不需要使用者的參與,純粹安裝 Debian 的 “基本系統” 套件。包括 dpkg
與 apt
工具,用於管理 Debian 套件,以及啟動系統與起始所需的公用程式。
為了安裝其他軟體,需先組態 APT 並告知 Debian 套件的位置。此步驟儘量自動化。先問是否可上網下載套件原始碼,或者祗從 CD-ROM 讀取套件。
若選擇從網路取得套件,接著詢問兩個問題選定下載套件的伺服器,國家,以及鏡射站 (就是可取得 Debian 檔案的公共伺服器)。
最後,提示使用 HTTP 代理伺服器 。若無,則直接近用網際網路。若鍵入 http://proxy.falcot.com:3128
,則 APT 將使用 Falcot proxy/cache,就是 “Squid” 程式。經由相同網路的另部機器檢查其瀏覽器的組態即可找到這些設定。
然後,自動下載 Packages.gz
與 Sources.gz
被 APT 下載並更新套件清單。
Debian 系統有個稱為流行競賽 popularity-contest 的套件,其目的是計算套件的使用程度。每週,此程式蒐集被安裝與使用的套件資訊,並以匿名方式將此資訊送給 Debian 計畫伺服器。以此資訊決定各套件的相對重要性,給予權重進而影響其優先度。特別的是,把最 “流行” 的套件納入安裝 CD-ROM,供給那些不想下載也不想購買整套 CD 的使用者。
此套件祗是隨選啟用,尊重使用者的隱私。
下個步驟允許您選擇機器的用途;列出10個供安裝套件之用。實際安裝並可在稍後調校此套件的清單,現在祗是開始安裝而已。
根據硬體偵測的結果 (感謝 discover-pkginstall
程式,源自於 discover 套件) 自動安裝部份套件。例如,若偵測到 VirtualBox 虛擬機器,會安裝 virtualbox-guest-dkms 套件,提供較佳的整合。
啟動程式是 BIOS 啟用的第一個程式。載入 Linux 核心於記憶體並執行它。通常以選單方式允許使用者選擇載入的核心與啟動的作業系統。
GRUB 預設的選單,包括所有安裝的 Linux 核心,以及偵測到的其他作業系統。所以應該接受主安裝記錄的內容。若較新的核心故障或無法適用應體時,保留的舊核心就能派上用場,所以應保留舊版本的核心。
GRUB 是 Debian 預設的啟動程式:適用於大部份檔案系統,安裝新核心後也不需更新它,在啟動階段讀取其組態並在新核心內找到正確的位置。GRUB 第一版 (又稱為 “Grub Legacy”) 無法處理 LVM 與軟體 RAID 的組合;現在預設安裝的第二版,較為完整。建議用來取代 LILO (另個啟動程式);安裝器會自動提示。